• 评论
怕新势力车企挖人?网友曝光长城汽车推出“最狠竞业限制协议”

随着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的“侵入”更多行业,也让很多传统企业更加敏感于人才流失。近日有网友晒出疑似长城汽车的《竞业限制实体名单》及协议,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份名单上的“竞争对手”竟然写满了5页A4纸,“登记在册”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30个。其中几乎囊括了车评网能想到汽车产业任何相关的知名玩家,而众多玩家中,蔚来汽车荣登长城汽车心目中的“榜一”大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位列三甲,并且还囊括了所有其他造车新势力,当然也囊括了一汽、东风、大众、丰田、上汽等,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同样也少不了。这份名单可谓是汽车产业最全的竞业名单了,涉及传统主机厂、电池厂、零配件、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等方方面面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官宣造车的百度和小米,似乎并不是长城汽车的重点防护对象,仅位列第18、19位,看来还要更努力些,空喊口号容易被人“看不起”啊。

另外,在企业名单的第一行,长城汽车还特别标注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企业或实体”,言外之意就是,实际上被划定为“竞争对手”的企业更多,有可能包含整个“泛汽车产业”。对此,有网友总结了这则协议的真谛:“这就是说离开了长城,就别打算在汽车界混了。”是的,目的性很明确,真是“一入长城深似海”啊。

另外,让长城员工最受伤害的可能是违约责任中的规定,有违反该协议的,除去退还长城汽车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之外,还要额外赔付人民币80万元。你以为大不了80万,赔给你,不差钱,那你就错了,接下来一条才是最狠的,“当你支付的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甲方损失的,还应赔偿甲方损失。甲方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直接或间接的利润损失、商誉损失、业务机会损失及为制止违约行为所交付的合理费用”……简单来说,这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个“无底洞”,因为这些定义都是比较模糊的,一旦长城汽车强势的把这些损失关联到个人,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恐怕都够这个人折腾几年的。

互联网企业挖人由来已久

长城汽车推出的疑似“业界最狠”的竞业限制协议,其实还是迫于无奈,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包括新势力中互联网造车企业的“疯狂挖角”。

而互联网企业挖墙脚行为由来已久,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比较知名的挖人动作包括卫哲、胡晓明(孙权)等,其中卫哲是百安居中国区总裁,被挖到了阿里巴巴B2B做CEO;孙权是上一任支付宝CEO,也曾经在建设银行工作了好多年。当然最有意思的挖人,要属“郭靖”了,原名邵晓锋,曾任支付宝CEO,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负责反腐),而他最早是杭州市公安局刑事侦察支队一大队大队长,曾获全国十大杰出刑警荣誉,在一次交流中,他曾说过“以前杭州两条人命以上的案子,才会到他手里”,可见在其原有领域绝对是全国专家级人物,结果还是加入了阿里巴巴。这些挖人的老故事都发生在10几年前了,可见互联网挖人由来已久,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当然不止阿里巴巴,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在进行着同样的操作,传统企业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当然得想些必要的手段。新车企面向老车企挖人,其实已经发生了几年了,比如当年的乐视。但最近一年,新造车势力的成立速度和项目进展都刷新了汽车行业的记录,直接导致了拥有专业技术储备的传统汽车领域人才,成为了这些企业眼中的“香饽饽”。而长城汽车无疑是传统汽车领域人才济济的地方,自然受冲击会比较大。甚至人心惶惶,曾经有传统车企的员工向车评网表示“人才都走了,剩下的都是没人要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不好意思说破,很尴尬。”

是什么在挑战传统车企人才的“软肋”

是薪酬,但又不仅仅是薪酬。根据某招聘软件上显示的数据,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6%,远远跑赢CPI上涨,可见竞争之激烈。除了早些年的“蔚小理”,新晋造车企业,如小米、百度、滴滴可选的人才就更少了,所以竞争就更激烈了。今年3月,小米汽车就开出了年薪200万元的报价寻找汽车业务的高管,而滴滴开出的薪资,相对行业平均水平的涨幅在30%—50%。

出来混不就是为了图个财嘛,谁不为养家糊口呢?所以跳槽赚更多钱,也无可厚非,何况黄金时代就这么几年,错过了就真的没了,所以便出现了传统车企人才纷纷跳槽的景象。

为了钱?当然也不全是,钱是基础,还有更多人看中环境和发展。新势力们(当然新势力中也有比较传统的,比如哪吒、威马等)的文化更加年轻化、平等化,人才总是希望在更加开放的环境寻求发展,而且新势力车企的发展没有包袱,上来干的事情就是与世界接轨的,最前沿的科技,所以吸引力远高于传统车企。

长城汽车的保护协议难自保

据了解,长城汽车的待遇并不差,甚至今年还发了超过3.9亿份股票期权给员工。但一旦员工看中的不仅仅是钱的时候,这事情就不好办了。企业文化、环境是很难一时之间转变的,而且转变了也不一定合理。想出去闯荡的孩子们,苦口婆心的“劝”是不行了,只能上手“打”了,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始提到的疑似史上最狠汽车圈竞业限制协议。

但这波操作其实存在几个巨大的问题:

第一、员工通常会认为保密协议是必须的,也是职业操守的一部分,但竞业协议这东西是断我前程啊,我不签。而且更多人才,以后不会再选择去长城汽车这样的企业,“怕怕,去了长城汽车,命运就被拿捏的死死的了”。

第二、企业承担高昂的协议补偿成本,人已经离职,但为了保护企业,还得继续支付保护期内的薪酬,而对于离职员工来说,只要不去被限制的企业,还是很开心的,可以拿双倍薪酬……这是在变相鼓励员工离职

第三、其实竞业限制在我国是很难实际落地执行的,2017年与某李姓新势力老板聊天,据他了解,在国内还没有一起竞业限制的官司,是企业方打赢了的。而且很难在保护期内取证,因为新公司会“配合”员工做一系列“合理操作”,避开竞业限制。

所以针对长城汽车竞业协议被曝光事件来看,其迫于无奈的竞业保护措施,反而可能让它陷入更加无奈境地,离心离德,又不一定有好结果。但这就是市场经济体质下的规则,每个企业、每个人都要遵守、尊重游戏规则。

长城汽车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50%插图

最后车评网,提醒相关人员,虽然过往竞业限制案件中,老公司赢得不多,但不代表没有。比如前百度自动驾驶负责人王劲,出来创办了景驰科技,就因为老东家百度起诉,而被迫离开。车评网给大家敲个警钟,签“竞业协议”不是儿戏,我国司法也不是摆设,真出问题了,可能真的不是80万的赔偿款那么简单,而是“上不封顶”的大坑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柳丹燕,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