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完探岳颗粒捕捉器(简称“GPF”)升级方案后,与众多车主一样,对于升级方案的很多细节性问题存有疑虑:升级后车辆将发生哪些变化?软件刷新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一汽-大众才拿出解决方案……近日,与一汽-大众发动机软件匹配主管工程师孙则强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探岳车主们关心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对于维权的探岳车主来说,最让他们明显感知车辆出问题的一点就是:油耗比平时高太多了(从官方数据的8.5升/百公里飙升至16-30升/百公里)。为什么油耗会出现异常飙升的情况呢?车主们聚集在一起,开始横向对比各种品牌的国六B车型、大众旗下各种车型的发动机、新增的零部件等……直到他们发现了这款车搭载的GPF,经过多次讨论后,车主们得出一个结论:GPF堵塞,就会造成油耗升高。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说结论,油耗异常升高的原因不是颗粒捕捉器堵塞造成的。孙则强解释道,部分探岳车主感知到的异常高油耗,原因是车辆在低速情况下频繁执行再生,而再生导致车辆的耗油量增加。用专业的角度来介绍就是,此前在车辆负荷小的情况下,软件就开始介入,推迟发动机点火角提升排气温度,少给发动机单次喷油以增加氧气。传达到用户端的直接感受就是,油耗高了、油门响应变慢了、启停也不好使了,而这是触发部分探岳车主不满的直接原因。
“打个比喻就是,一个50升的垃圾桶,在有1升、甚至0.5升垃圾的情况下,软件就开始主动执行倒垃圾程序,而这个时候,并没有清理少量垃圾的必要。”
“事实上,车辆在低速的情况下,也根本达不到再生所需要的600度高温,因此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就调整了软件逻辑:即在GPF堵塞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之后,车辆才会执行再生;而在碳颗粒积累在二级及以下的情况下,软件将不再主动执行再生,这将有效解决长期低速用车的用户面临的高油耗问题。”
孙则强还强调称,部分探岳车主反馈的GPF“堵塞”问题;事实上,多数GPF根本没有达到堵塞的情况,甚至有的车主反馈说堵塞到了5级,但拆解下排气系统后,工程师们发现,GPF的碳载量仅1克/升。
据介绍,探岳GPF的负荷级为一级时,碳载量为1.2克/升;二级时,碳载量为1.5克/升;三级的时候,则在1.5-2克/升之间;但按照此前的软件逻辑,在GPF负荷等级较低的情况下,车辆依旧执行再生程序。研究拆解件后,一汽-大众的工程师们进一步认定了,问题的根源在于软件设计得过于敏感,此后他们针对该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进行调试。
讲到这里,我们要重申两个重点信息:1、GPF堵塞,不会造成油耗升高;这里是要提醒车主,此后不必担忧GPF堵塞,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GPF及GPF堵塞。2、车辆执行再生的过程,油耗是一定会升高的。那么车辆执行再生的情况下,油耗大概会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孙则强称,大概会到16-17升/百公里。
同时,新的软件逻辑调整了再生的门槛,将车速要求从80-120千米/小时降低到了30-40千米/小时,在畅通路段,车辆跑15-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再生。已完成升级的探岳车主也反馈称,其车辆在堵塞后,仅跑了十分钟左右的快速路就实现了再生,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在高速路上跑半小时左右。
另外,在GPF负荷等级达到二级时启停恢复正常,达到三级时,新升级的软件将关掉发动机的自动启停功能,这是因为若保留启停功能,容易进一步增加GPF的负荷情况。
至于有部分用户反映车辆升级后换挡时会出现顿挫感,孙则强对此回应称,升级后车辆动力响应性会较此前有些许差异,但驾驶性几乎无差异,具体要看用户对驾驶性的敏感度程度如何。
总结来看,引发千余探岳车主吐槽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此前的软件设计对低速用车场景考虑不足;而新的软件调整了车辆再生的逻辑:1、在GPF负荷等级达到三级之后,软件才会主动介入执行再生;2、降低再生的速度门槛,从80-120千米/小时放低至30-40千米/小时;3、GPF负荷等级达到三级后,关掉启停功能,避免碳颗粒的加速积累。
孙则强表示,在检测到GPF负荷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时,再生程序的执行将比之前更加迅猛,因此需要加强对GPF周围零部件的热防护。其中针对已售车型,将加装与大众欧洲同级别车型完全相同的隔热装置,这两个加装的ESC隔热罩和OPF软管护套我们已经在4S店体验时见到,它们的背面黑黑的,主要是阻燃材料;正面为铝箔。安装后,铝箔是我们打开发动机舱就能直接看到的部分。
而针对在售车型,其在生产线上即已更换为金属隔热板,但这两者的隔热效果是一样的,无论是现有车主还是潜在消费者,都不必担心两者有什么不同。据介绍,2021年9月26日后生产的探岳330TSI系列车型,均已在生产线上完成GPF升级,隔热装置为金属隔热板。
在日前的升级体验中,探岳车主观察到,隔热硬件是卡扣设计,那么它们是否有脱落的风险,以及它们的寿命是多长呢?孙则强表示,用户不必担心隔热件的脱落;同时,针对在售车型的隔热件,他们已经做了一系列的老化、酸碱盐腐蚀等实验,可确保这些隔热件的寿命长达十年以上。
另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在售车型的隔热件为进口材料,它们可承受300°C的高温,隔热效果相比此前大大提升。
可以看到,一汽-大众的工程师们在收到车主端的反馈后,发现车主对探岳的槽点是,对低速用车场景不友好;一汽-大众表示,这确实是德国大众设计产品之初,在软件控制策略上考虑有所欠缺。因为欧洲用户开十多分钟,就会上一段高速路;而中国部分车主则会面临高峰期拥堵、一天用车单程通勤3-5公里的情况。也因此,探岳在2020款上市之后,收到了两个完全相反方向的评论:经常上高速的车主说,这车太香了;长期市区短途通勤的车主说,这车太烦了。
不过在完成方案升级后,城市通勤的探岳车主们也将消除烦恼。但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长期低速用车的车主,车速能达到30-40千米/小时左右会更好。
那么为什么自“探岳GPF堵塞事件”出现至今,时隔半年,一汽-大众才给出解决方案呢?孙则强对详细阐述了这半年来,从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验证方案可行性这一系列的全过程。
“虽然网络上有很多抱怨的声音,但用户前期并没有进4S检测投诉,这让问题的定位变得很棘手。”孙则强表示,在接到投诉后,他与团队第一时间到店通过专业检测设备对问题车辆进行了检查,并按照用户的驾驶工况对车辆进行测试,发现用户车辆确实油耗偏高。
随后他与团队返回环境仓对新车进行反复测试,希望复现问题,挖掘根源,找到解决办法。但复现过程并不顺利,因为新车不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才在低温库里成功复现问题。“简单点说,我们单是确认这个问题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孙则强说。
在确认问题后,通过对每一个等级、不同参数进行反复对比、调试,以及对周边零部件影响进行测试、重新调整和设计,最终才提出了用户解决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他与团队还进行了耐久、排放、驾驶性测试等一系列验证工作,最终才将方案交给4S店执行。
“比如点火提前角到底推迟多少才最合适?这些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反复测试检验。”孙则强表示,在接到问题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与团队已经做了300多次实验。
“我们也希望用户在升级之后,继续向我们反馈升级后的情况。”孙则强说。
编辑点评:
与一汽-大众工程师沟通后可以发现,引发千余探岳车主吐槽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产品设计之初,大众对中国用户的用车环境考虑不足,从而导致了软件设计逻辑出现问题。如今,随着一汽-大众工程师针对性地推出切实有效的升级方案,低速车主们面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也意味着,探岳颗粒捕捉器堵塞事件即将告一段落。在一汽-大众回应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汽车,但在产品出现问题时,厂家与车主应积极沟通,减少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误解,更高效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