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平安车险屡屡出现返现陷阱,不仅欺骗车主,更涉嫌违法(续)

车评网在12月3日发表了一篇《平安车险涉嫌欺骗,小心线上销售屡屡出现的“返现陷阱”》,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反馈,官网及各大平台总阅读量超百万,类似遭遇的网友纷纷通过留言或私信,向车评网后台反映。

简单回顾一下上篇内容:

车主邢先生购买了平安保险的电销车险,销售经理承诺15~20个工作日,会有一笔返款(109元)。两个月过去,邢先生并未收到返款,期间联系该销售经理,其表示已打款,之后电话不再接听。

最后愤怒的邢先生向车评网求助,并希望通过车评网曝光此事,向广大购买平安车险的朋友提个醒!

D:\自媒体\行业\src=http___p5.itc.cn_q_70_images03_20200924_bbe20e22d5db43d481a43f745b1f7a82.jpeg&refer=http___p5.itc.jpg

文章发出不到两个小时,该销售经理联系邢先生,秒退款!车评网对平安保险的舆情监控和反应速度要点个赞,不过精彩的剧情在后面,这也是车评网针对这一事件继续深入报道的原因。

退款后,邢先生很快又接到一位自称平安保险领导的电话,表示既然已经支付返款了,希望把车评网那篇文章删掉。无理要求,车评网自然不会同意。

下午,那位销售经理又一次电话邢先生,哭诉因为此事,自己将被平安保险辞退,希望车评网删掉文章。返款拖这么久,是因为个人原因,忘记输入银行账号(曝光前,多次微信和电话催款,竟然还忘了)。他还要养家,马上春节了,再找工作不容易…..总之,删掉文章才能保住工作。

D:\自媒体\行业\src=http___b-ssl.duitang.com_uploads_item_201611_25_20161125012523_WCG4w.thumb.700_0.jpeg&refer=http___b-ssl.duitang.jpg

泛起恻隐之心的邢先生,征求车评网意见,该如何处理。

车评网主编参考大量用户的返现遭遇,并同律师、保险从业人士共同商议后,认为这绝不是一起因为工作疏忽导致的个案,而是普遍的、蓄意的恶劣现象。背后动机是利用小额返款,大家不在意的心理,拖字诀,时间久了,忘了这笔钱,也就被销售经理或平安公司赚到了。

基于公安部最新数据,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93亿辆,车评网有义务曝光此事,为消费者发声,向公众提醒。

D:\自媒体\行业\src=http___imgs.bzw315.com_UploadFiles_Version2_0_20160314_201603141800267939.jpg&refer=http___imgs.bzw315.jpg

在此,车评网代表无数遭遇“返现陷阱”的车主,向平安保险提出三点疑问:

疑问一:2009年修订版《保险法》第116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返现已涉嫌违法,为何频频出现以返现为手段,诱导车主下单的行为?

D:\自媒体\行业\图片26.png

疑问二:基于网友向车评网的反馈,大量用户遭遇“返现陷阱”,平安保险如何对得起“买车险,就是买平安”的品牌理念?

D:\自媒体\行业\图片29.png

摘取几位网友留言:

“我买的平安车险,送的一次保养,App导入券也没给我,打了几次平安电话都说让车险销售回电话给我(微信直接不回),结果一次也没回复,以后不会再买平安车险了”

“我今年就是上了平安保险的当。让我六月初就去买了21年的保险,说搞活动就是最后一天,办理人說今年只能返还85元。20个工作日返还到账。可是保险买了到现在也没见到一分钱的返还款。”

“全是套路,即使投诉了大不了给你,没有惩罚条款。跟某些运营商一样,总是悄悄地扣用户的钱,发现了投诉就退还,没发现就赚了。”

D:\自媒体\行业\图片27.png
D:\自媒体\行业\微信图片_20211205223823.jpg

返现已属违法,拖延返现,则是欺骗,与法不容,于情不通。这是否说明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存在销售队伍管理不严,监管不善的失察问题!

疑问三: 经律师分析,那位销售经理打给邢先生的电话,大概率是被精心设计的“苦肉计”话术!该销售经理强调个人疏忽原因,并且返款来自其个人支付宝账号,非平安保险公户,再结合“将被平安保险辞退”的悲情戏,不仅将平安保险和这件事撇清关系,还把公司塑造成公正严明的形象。

D:\自媒体\行业\src=http___crawl.ws.126.net_74e3c27fad1d16c9ec0c2afe9e7ca135.jpeg&refer=http___crawl.ws.126.jpg

请问平安保险,出了事,让员工挡枪,您真的一点责任没有吗?这么做对得起116万保险销售员吗?

车评网就此咨询了保险相关人士,表示若返还的保费不是保险公司或者正规有效代理机构支付的,那么便不构成给予保险合同以外利益的违规行为。这也是保险公司频打“擦边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呼应了那位销售顾问为何以个人支付宝账号返款。

最后,车评网呼吁有关保险监管部门,对此现象加强管理,给予广大投保人一个清澈透明的购买体验!

D:\自媒体\经销商\src=http___img.mp.itc.cn_upload_20170416_231c4a1238f947ce9fed6f8dea9fba27_th.jpeg&refer=http___img.mp.itc.jpg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秋名山,编辑:田淼,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