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则路透社的消息,小米正在和长城汽车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将小米和长城的股价拉涨了6.28%,10.38%。
虽然,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原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在微博回应此报道称:“完全扯淡的假新闻。”,仍激起了公众的无限热议和遐想。
小米要造车,早已不是新闻
对于小米,手机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中美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小米一度列入“投资黑名单”的经历,让其如鲠在喉。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也让小米的手机业务充满不确定性,毕竟小米远没有华为的抗击打实力。
不论是规避手机业务风险,还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造车对于小米是一个兴奋且值得去做的尝试。
2月21日小米发布题为《澄清关于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报道》的公告称,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言外之意,造车早已酝酿,怎么造,如何造,战略路径如何选择,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据内部消息,创始团队筹建,供应链考察在秘密进行,传出长城绯闻,也非空穴来风,初步接触,聊聊意愿,属常规操作。
小米擅长轻模式,但3C产品的套路,对于汽车未必适用。汽车作为最复杂的民用工业品,对技术、生产、供应链和安全性的要求,比手机高一个层级,仅仅做设计和营销,在汽车领域尚没有成功先例。
造车,对小米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也不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毕竟今天的小米是一家手握1000亿现金储备的巨头,加上巨大的品牌影响力,造车基础要比蔚来等新势力初创期强太多。
回到造车业务,工厂是否自建?车型是全新开发,还是在利用已有成熟平台?这是影响模式轻重的战略级思考。
工厂自建的好处不言而喻,对质量和生产进度的控制力更强,新建的工厂也会采用最新的产线和设备。特斯拉、美股三小强等新势力,最终都走向了自建。虽然蔚来名义上是江淮代工,在江淮汽车进行生产,但工厂设备是全新建设的,技术方面也是蔚来汽车进行提供。小米大概率也会走向,先代工,后独立建厂的路线。
是否利用成熟的开放平台?这方面吉利、长城等主机厂都有谈的可能,例如百度汽车也将在吉利SEA浩瀚架构基础上开发。利用成熟平台,可以加快开发进度,供应链也能做到最大共享,对于小米还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开放平台的适应性、先进性,应该是小米合作伙伴选择的重要维度。
相对于已经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布局多年的苹果和百度,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积淀要弱很多,选择一个好的造车伙伴,更为重要。
合作伙伴的能力和态度,是一体两面,很难兼得。强如苹果,在造车伙伴的选择上,也多次停滞,绯闻车企不断出现,又不断否认。根上在于国际车企巨头,从未把自己当成代工厂,日子再不好过,也要生产和销售自己的品牌,这是车企巨头最后的尊严。
百度选择了吉利,从长期看,笔者并不看好这段婚姻,吉利太强大了。强强合作,互补小于竞争的合资企业,不是一个稳定的治理结构,往往没有好的结果。南北大众婚姻持续几十年,不是一汽、上汽有多强,稳定的基石是国家法律对外资股比的限制。两家中企合资,没有这层束缚,各自利益最大化才是出发点。之前关于百度汽车的文章,笔者认为百度汽车能否成功,更大取决于吉利。毕竟集度汽车对于百度是独子,自然全力以赴,对于吉利,只是众多孩子的一个,还不是嫡子。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小米和长城,并且对于小米,驾驭长城,难!
诚然长城汽车实力雄厚,可以加速小米汽车进程。小米和长城,在各自的手机和汽车领域,品牌调性相似,未来各自的智能电动车,也大概率落于相近价格带,未来竞争难免。
对于小米,也许选择类似一汽这样的,强大政府影响力,且有合资公司默契配合经历的央企,从长期看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信不用多久,小米汽车的伙伴就将正式公布,大家拭目以待吧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潘帕斯的车江湖,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我只是想吃口热的,楼主靠你了
看起来不错,已经收藏
不是吧,这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