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东风本田纯电车e:NS1恐扑街,潘建新再强大再努力也难做无米之炊

最近讴歌退出中国的消息,让小编不仅想起来东风本田。2016年,在“讴歌”的竞争中,输给了广汽本田,未能如愿获得一个品牌向上发展的机会,而如今讴歌的“下场”,应该让东风本田感到更加的遗憾,不过在总经理郑纯楷心中,还有另外一个遗憾,它的影响要更大,那就是东风本田的纯电动之路。

东风本田的纯电动之路

近日,东风本田的e:NS1的开启预售,这是它的第三款纯电动汽车,名字虽然让它有点“表情字符串”风格,但却肩负着东风本田的未来,因为在这条路上,已经再不允许失败了。

2019年10月,东风本田推出了首款纯电动汽车,小型SUV X-NV,如今这个小家伙每个月的销量仅几十台。东风本田的第二款纯电动汽车,是2020年底推出的M-NV,也是小型SUV,它的销量能好一点,但2021年全年总销量也不足6000台,月均仅500台左右。

这两款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加在一起还不足东风本田总销量的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成绩,多少让频频为它们站台的潘建新面上无光,作为郑纯楷的营销好搭档,近几年来,他的辛苦却没有换来一个应得的结果。表面看起来,卖不好,这个锅就该潘建新背,然而这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本田的“世纪困局”

从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来看,特斯拉走在最前面,中国自主品牌紧随其后,德系巨头大众集团“觉醒”的略晚,但从其CEO迪斯的决心和规划来看,应该也不会掉队。相比之下,日系车就比较“犹豫”,在氢能、混动和纯电动汽车之间一直纠结着。去年丰田认清了形势,宣布计划2030年前推出30款新电动汽车,虽然比大众汽车计划的75款少了一半多,但已经说明丰田开始真正行动了。

但作为日本第二大的车企,本田的态度却十分的“刚烈”,其前任总裁八乡隆弘就曾公开表示,本田的发展目标是混动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并且认为“短时内电动汽车的需求不会大幅增加。”虽然去年初三部敏宏出任新总裁,加大了一些对纯电动技术路线的投入,但杯水车薪,而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汽车也是,如今本田在纯电动技术和产品上,并没有什么优势,而这很可能成为它未来发展的世纪困局。

潘建新无奈“背锅”

作为本田目前在中国销量最高的合资企业,日本本田的技术路线选择,无疑对东风本田的未来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我国在坚定的走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而燃油车后时代的东风本田,将难以得到本田在纯电动技术和产品上,像以往强大的支持,所以势必存在着致命的风险。从已经上市的两款失败车型来看,最新的e:NS1将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目前从e:NS1这款车的预售价来看,定位为20万左右,应该说这个价位的纯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自主品牌中,有更长续航、更智能,甚至更便宜的小鹏P5,也有价格略高的低配版小鹏P7,有比亚迪汉EV领衔的一系列“朝代”款,还有广汽Aion V……它们中任何一款的月销,都几乎赶上东风本田现有纯电动汽车一年的销量了。更何况还有一些外资、合资品牌的纯电动汽车车型供选择,以去年上市开始热卖的一汽-大众ID.4 CROZZ车型对比来看,东风本田的e:NS1便几乎毫无优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纯电动汽车核心的参数对比上,虽然同为紧凑型SUV,但e:NS1 e动版车身要远远小于ID.4 CROZZ,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前者给人的感觉更贴近小型SUV,同时由于电池容量要更小,所以续航也就更低。另外需要消费者注意的是,目前e:NS1 e动版公布的仅仅是CLTC工况下的续航,一般来说,这种工况要比NEDC更“虚”,折算后e:NS1 e动版的NEDC续航里程可能只有480公里左右,远低于ID.4 CROZZ的550公里。而车身和续航上,有明显差距的二者,价格却相近,一个预售价在20-21万,ID.4 CROZZ则是21.99万元人民币。相信从以上两款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参数上对比来看,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选择ID.4吧。

那么就e:NS1这样的产品,如何能够让潘建新把电动汽车卖好呢?卖不好又如何能够怪他呢?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低迷,相信已经让郑纯楷陷入了两难境地,毕竟这关乎到东风本田的未来,但再不给到潘建新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东风将来可能会只有岚图,没有本田。

写在最后:

作为日系合资品牌之一,东风本田虽然属于起步晚的,但发展起来速度却是非常快。虽然从2019年超过广本之后,销量再没怎么增加,但在合资品牌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能保持稳定已经是非常可贵的了。今年1-2月份,蓄势待发的东风本田终于出手,表现出了爆发的迹象,销量分别达到了7.7万台,和5.9万台,累计同比增长15.5%,可谓开门红,预示着今年应该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苦尽甘来也不枉郑纯楷和潘建新这对将帅,近五年来付出的心血。下一步如果能够解决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去掉这唯一的一块心病,那么老哥俩在东风本田的搭档之旅,也算是圆满了。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柳丹燕,编辑:田淼,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