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霸主大众汽车、ICT王者华为的智能车业务都走到了十字路口,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在信息和智能互联领域,德国大众已落后于中国本土新势力,对比大众的ID. 4和小鹏P7,大众ID. 4的中控屏,从UI设计,到产品功能,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只有导航还用的不错;小鹏P7的车机已经演化为一个智能终端。
百年汽车产业,大众汽车第一次面临,技术不领先的困境。软件定义硬件,大众原有的产品开发逻辑需要重置,但自我变革总是艰难的,这一代的MEB电车平台,显然无法让大众满意,新一代的SSP平台,还要等到2026年。
除了新一代的电车平台,自动驾驶、车机系统,都需要组建一支庞大的开发团队,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大众汽车也开始不再完全依赖自己开发。近日,大众CEO赫伯特·迪斯表示,他预计汽车行业将在25年内普及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正在寻求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软件领域的自给自足。
同时,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的理念,听上去很美好,但实施起来并不顺畅,至今仅有东风赛力斯、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广汽落地。风头正劲的新势力、销量主体的合资车企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原因无他,上汽董事长陈虹的灵魂论,在传统车企掌门人的认知中,是有着普遍性的。
华为汽车BU,仅做为Tier 1供应商,不造车,不2C,没有强力抓手,难!这也是百度最终下场造车、谷歌汽车不被业界看好的原因。
在手机业务因美国制裁,元气大伤的当下,华为亟需汽车业务快速取得突破!
发展的巨大压力,大众和华为两个重量级选手,开始走到一起。
2月17日,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汽车正在与华为公司展开谈判,计划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此消息一经报道,迅速传遍中国媒体,虽然大众中国对此不置评论,但也掀起了业界无尽联想。
车评网从大众内部人士得到的消息,大众与华为早已接触,但未来的合作形式和捆绑深度,尚属机密。
从德国媒体透露出的内容看,“大众汽车考虑从中国科技公司华为收购一个专门从事自动驾驶的业务单元。总共有700名员工,其中50人是专家。”,无论团队规模,还是数十亿欧元收购价格,应该仅是华为汽车BU 5000千人团队的一个小部门。
大众和华为,也许是彼此最好的合作对象,大众需要华为在信息和智能化领域的解决方案,华为也需要借助大众汽车千万量级的平台落地。
即将接冯思翰成为大众中国CEO的布兰德施塔特认为,ID.系列在中国销量不及预期的原因在于车辆在智能化层面存在不足,提出要加快大众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在中国建立更多的本地研发中心。
虽然大众汽车的智能化饱受媒体诟病,但在传统车企巨头中,大众汽车已是意识的最早,走的最快的一家,如果说大众汽车正在努力转身,丰田汽车则是要慢两拍。传统车企巨头,车评网小编最看好的,依然是大众集团,希望大众和华为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也许涅槃重生后的大众汽车,不再是全球霸主,但汽车王座的那个人,估计也不是丰田了。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秋名山,编辑:田淼,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秀儿!
柳丹燕值得关注一下,其余的好作者不多
不错,支持一下下
我只是想吃口热的,楼主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