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北京现代增资80亿,能否帮助李双双,收拾吴周涛的“残局”

这两天,有两家车企的消息,非常炸裂。

一家是极越汽车的资金流断裂,“就地解散”,CEO被员工围堵;另一家是北京现代增资10.95亿美元,约80亿人民币,“屯粮过冬”。这一对比,不仅令人感叹——传统车企还真是有够财大气粗。

▌80亿人民币,够李双双“烧”几年?

下面的这组数据,或许会有答案——

2020年北京现代销量暴跌,仅卖了45万辆新车,亏损60.2亿人民币;

2021年卖了38万辆新车,亏损50亿人民币;

2022年卖了27万辆新车,亏损39亿元;

2023年,止住了销量颓势,亏损也收窄为19.5亿人民币;

只是非常可惜,“复苏”很是短暂,2024年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从当下销量和相关资料中推算,亏损很可能会破30亿……

这个背景下,北京现代上个月,由原生产本部本部长李双双,接替了吴周涛,出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也就是所谓的中方执行一把手职位。

而这个时间点,据前任吴周涛2022年提出的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也刚刚好有两年时间。在吴带领下的北京现代,虽有短暂好转,但过去3年,近90亿的亏损额,也属实是负担不小。

如今的增资80亿,省吃俭用,可能够李双双再“烧”3年的,那这3年会烧出个啥呢?是一出昔日合资王者,绝地反击的好戏,还是“洋品牌”的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悲剧,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考虑到北京现代,当下的销量,和产品线情况,还是令人替李双双捏把汗的。

▌吴周涛的“海口”,李双双能填满吗?

回顾过去,北京现代作为中国市场中韩系车的代表车企之一,曾有过辉煌的岁月。

2017年至2019年,北京现代的累计销量分别超过78.5万台、79万台和接近70万台。一直是年销量稳定在70万台级别的车企俱乐部成员,其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几乎可以与广汽本田、一汽丰田、上汽通用别克等合资车企相媲美。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北京现代一度成为国产品牌崛起道路上的强劲对手。

然而,从2020年开始,其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当年的总销量跌至44.6万台左右,2021年更是进一步下滑至36万台。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任伊始的吴周涛,便提出了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彼时也确实给北京现代打了一剂强心针。2022年和2023年,北京现代的全年总销量,总算没有持续暴跌,虽然早已跌破30万台,但却坚守住了25万台大关。让北现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的合资品牌,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吴周涛并没有能够将这股势头,保持下去,以2024年目前的销量来看,全年可能只会在15万台左右,仅为巅峰销量的2成,这也不禁让人为吴周涛在常务副总经理职务上的“晚节不保”,感到惋惜。

对于吴周涛或许是个遗憾,而对于接任常务副总经理一职的李双双来说,却是实打实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坑”。

吴周涛当时为了振奋人心,高调提出的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是有着明确战略目标的:2025年,力争达到50万辆的年销量规模。其中,计划将燃油车型全面转向混合动力,预计产销量达到30万辆,同时,纯电动车型的产销量目标为20万辆。

而刚刚过去的2024年11月份,北京现代销量仅仅9444台,不过万;2024年1-11月累计销量仅为143478台。而距离吴周涛的“海口”,50万台,有3倍之遥,这几乎可以断定,李双双是没法完成“2025向新计划”的目标了。

当然,让李双双最为难的,并不是吴周涛留下跌入谷底的年销量基础,而是产品线上的乏力。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很可能突破50%大关,但反观北现目前的产品线,给人一种在新能源浪潮下,“缴械投降”的无力感。

作为营销科班出身的吴周涛,过去两年,并没有让北京现代有太多产品上的突破,20万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简直就是留给李双双的“天方夜谭”。

▌李双双,需要足够的时间

从北京现代过去的几届常务副总经理任期来看,无论是刘宇,还是后来的杜君保、吴周涛,基本都是2年左右的任期,是比较短暂的。

这么紧凑的任期内,其实是很难对于产品线做好充足、且长期的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只能在营销上下功夫,这或许也是吴周涛上任后,早期能做出成绩的重要原因。

但车企的成功尤其是要看重产品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外资技术已经没有优势,靠营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拼产品技术,才是王道,比亚迪就是最好的例子嘛。拼产品技术可能不是吴周涛擅长的,但刚好是生产技术出身的李双双擅长的,这或许也是他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还是仅仅2年左右任期的话,怕是不够的。

吴周涛的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虽然是力争 2025年,达到50万辆的年销量规模,但以目前的客观情况来看,放弃这个短期目标,反而是更加合理的。虽然李双双手中的几乎是一张“白卷”,但资金已经有了,抓好产品,抓好服务,在新能源市场淘汰赛的下半场,坚持下去的就是希望。

▌写在最后

2024年年初,高合“走了”,年底,哪吒和极越也“走了”,新势力承受着巨额的亏损,无论好坏,日子总会在未来三年,走到头儿的。而传统合资车企,未尝不会有绝地反击的机会,相比较而言,北京现代的中韩两大股东,家底殷实,熬过这个冬天,春天总会回来的。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郭友力,编辑:田淼,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特别声明:本文仅授权与车评网签约联盟媒体转载,其他未经允许不得侵权使用。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