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部长阿里哈诺夫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指出,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严重缺陷,并强调俄罗斯将对这些车辆实施更严格的认证检查。随后,俄罗斯技术法规和计量局宣布取消中国陕汽重卡一款产品的认证,暂停其在俄销售。该机构表示,这款产品在噪音控制、后部防撞和侧面防护方面未能满足俄罗斯的强制性要求。据悉,俄罗斯已进口该款重卡1.5万辆。
俄罗斯此举引发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有知情人士透露,涉事的三个卡车品牌可能包括陕汽重卡、中国重汽和一汽解放。尽管被禁售的产品是陕汽重卡的主力出口车型,但由于不同型号之间的切换较为便捷,短期内对整体市场影响有限。然而,中国车企的最大担忧在于俄罗斯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审查范围,从而对更多中国汽车品牌实施限制。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迅速增长。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跨国车企因国际制裁纷纷撤出俄罗斯,为中国车企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16.2万辆,202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90.9万辆,同比增长461.1%。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汽车达到115.8万辆,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20%。然而,俄罗斯近期开始收紧汽车进口政策,包括要求经中亚国家进入的汽车补缴税费差额,以及从2024年10月1日起大幅上调报废税,这无疑对中国车企构成了新的挑战。
俄罗斯的报废税政策不仅针对电动车,还包括燃油车、轻型商用车、卡车、客车及工程车辆等所有类型。2024年10月1日起,报废税平均上调70%-85%,并计划在2025年至2030年间逐年提高10%-20%。这一政策旨在限制二手车流入,并逐步取消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税收豁免权。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9%迅速攀升至2023年的60%,并在2024年占据了高端市场80%的份额。然而,随着俄罗斯政策的收紧,中国车企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表达了结束俄乌战争的意愿。如果欧美制裁在战争结束后解除,日韩车企可能重返俄罗斯市场,这将对中国车企构成更大的竞争压力。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已全面覆盖俄罗斯市场的各个价位段,市占率约为60%,其中轻型商用车占比20%,卡车占比60%,乘用车超过60%。然而,随着全球车市的下行趋势,2025年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面对俄罗斯市场的政策变化,中国车企需积极应对。涉事企业应主动与俄罗斯监管部门沟通,获取详细调查报告,并提供中国的质检信息。同时,其他中国车企应考虑在俄罗斯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减少低端市场产品,并加强技术输出和本地化建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