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21项新举措,旨在解决新能源汽车车主面临的保费高昂和投保困难问题。这一系列措施预计将在年内逐步实施,为新能源车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1月25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机构推出的“车险好投保”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为车主提供了一个新的投保渠道,特别是在传统渠道无法投保的情况下,车主可以在此平台购买保险,且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承保。首批接入该平台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等10家知名保险公司。
新规还特别关注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为此,新规鼓励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培养车主的良好驾驶习惯,从而减少车辆故障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新规还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的跨行业共享,加强监管,提升理赔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车险产品方面,新规提出研究推出“基本+变动”的车险组合产品。对于普通家用车,基本险种已足够;而对于网约车等特殊用途车辆,则可以在基本险种的基础上增加额外保障。这种组合方式虽然保费较高,但仍低于商用车的保费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63%。然而,保险公司在承保新能源汽车时普遍面临亏损。2024年,保险业承保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3105万辆,全行业承保亏损57亿元。新能源汽车保费高昂和投保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维修成本较高。
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通常由主机厂商提供配件和服务,导致消费者选择有限,维修技术、配件供应和质保等方面存在壁垒。为此,新规提出要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的供应渠道和类型,合理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支持保险行业研究和发布新能源汽车安全指数、零整比、维修负担指数等数据,引导汽车企业加强安全和维修经济性管理,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