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围绕动力电池的研发创新,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展开了热烈地研讨。
在论坛期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一句“我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引发热议。随后,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赞同曾庆洪的观点。
一时间,车企和电池厂之间的博弈再起。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吉瓦时(GWh),累计同比增长109.8%。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指出,预计到2030年储能需求将超过1T瓦时。
在传统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主机厂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情况却截然不同: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供应链的话语权更多掌握在动力电池企业手上,尤其是头部动力电池供应商。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现在不光是要排队等芯片,还要和电池厂排队求合作。
所以,在今年的动力电池大会上,传统车企也开始有底气了。
曾庆洪指出,广汽埃安已经在筹建动力电池公司及动力电池量产生产线,推进电池自研、自产的产业化布局,实现自主可控的动力电池供应。
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正在开发可以支撑用户更长里程需求的电池包,快充时间可以缩短到15分钟。
当然,最有话语权的还是比亚迪。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说,“比亚迪是最懂电池的整车厂,也是最懂整车的电池厂”。
实际上,车企与电池厂的博弈很早就开始了。像宁德时代先后与上汽、广汽、一汽、东风等车企合作成立电池公司。
随着新能源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池成为决定电动汽车产品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等诸多因素的核心部件之一,掌握电池技术自然也就成为了整车企业的重要选择。
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多点布局。像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已经开拓了国内外不少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年初,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子公司获得19家企业高达24.3亿元的增资。这19家企业中就包括“蔚小理”等新势力,也不乏传统的央企国家队。
整个市场,俨然一副“围剿”宁王的架势。
企业间的良性互动和竞争可以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收益,但要想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发展,车企和电池厂之间还是要继续合作,协同创新。
正如曾毓群所言,产业链和企业真正的挑战是消费者对研发提出的更高要求,大规模交付对制造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产业纵深发展对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工信部负责人也指出,刀片电池技术、麒麟电池等系统结构创新各具特色,以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企业,都体现了在电池结构创新方面的异军突起。目前,千公里续航、冬季续航能力、快充能力都在不断突破。
那么未来动力电池的创新该走向何方?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认为,续航里程已经不再是一个瓶颈,大家更关心的是充电时间能不能更节约、成本能不能降低、安全能不能可控。
所以,在这届动力电池大会上,新材料的应用,如何保障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这些领域被反复提及。
欧阳明高指出,动力电池行业在今后十年会经历三次技术变革。在未来两三年内,行业还会在锂电池领域进行大幅度创新。在2030年之前,固态电池的研发受到重视,现在日韩和美国在固态电池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技术创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会上多位专家也表示,无镍化和无钴化将是未来材料体系的重要趋势。目前松下已经完成了无钴电池的研发, 未来将进一步大幅削减电池中镍的使用量。
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也谈到,要进一步从电池材料、电池系统安全设计以及生产工艺方面提高安全性能,还要有对电池的故障诊断与热失控精准预测技术。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动力电池也将由蓝海转为红海。无论是车企下场,还是电池厂创新研发,目标都只有一个,最终受益的还是普通消费者。未来技术为王、用户为王依然将会是所有新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将到来的“T瓦时”时代,也将使得全行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几家车企出钱联合电池厂家进行研发呀,国内企业不是外购就是想着自研
我猜知道电池价格后,99.99%的人不会买电动车。
电动车现在重点除了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再就是如何防止电池的然烧,爆炸的安全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电动车的时代就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