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高速增长,已经突破100万,占比总汽车销量突破10%。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汽车行业革命已经不可逆了,而面对未来几年越来越多被淘汰下来的汽车动力电池,到底该如何回收和“下岗再就业”,已经变得刻不容缓。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会反向作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影响汽车残值,进而决定了整个用车成本,用车成本越低,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越好,越能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分析电池的梯次利用价值,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潜在小误区:汽车报废了,并不代表电池就报废了,只是达到了一定的电容衰减率。按照主流主机厂都在执行的国家动力电池标准,即8年或15万公里,电池电容衰减不高于20%,对于这些退役的电池可预见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完全有机会被“返聘”,当然按照有关规定,一般当衰减超过40%时,该电池就需要进行报废处理了。车评网与某上市动力电池公司相关专业人士交流了解,他们最早期投放市场的动力电池,衰减程度比预想的要小,所以我们相信这些电池在汽车报废后,无论在标准制定,还是实际达到的技术水平,都确保了其具有梯次利用的价值。
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之前相关统计,目前电动汽车退役下来的电池,大多数都走向了拆解,梯次利用并不多,造成此局面的核心问题还是“返聘”成本太高,难以进行更广泛的储能梯次利用,成本过高存在着几个现实问题:
第一、回收价格低。这里面存在着前面提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矛盾,正规渠道厂家回收,因为环评要求高等因素,导致“正规”往往意味着其运营成本高,所以回收价格不会太高,更多的废旧电池走向了“黑市”,但黑市没有能力提供规模化的梯次利用,所以大部分最终走向了拆解,而流向正规企业的废旧电池成本,难以下降。
第二、回收的电池二次处理成本高。因为旧电池模块一致性等问题,通常不能直接进行梯次利用,而是要拆线拆包,根据电芯的不同耗损情况进行重新分拣、组装及均衡等处理,配上新的BMS及外壳,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同时会产生比较高的费用,再次提高了退役电池的“返聘”成本。而据车评网以往与国轩高科采访交流,了解到重新组装的电池综合成本,甚至比新电池组还高,所以在做储能站的项目时,甚至采用新电池组,而不是选择退下来的旧电池。
第三、储能充放电损率。据统计,虽然锂电池本身电损率比较低,但是充放一次电,由于电池、线路、设备等综合因素,会导致仍有10%左右的电损率,这无疑又是一笔成本。
以上主要的三方面构成了储能的综合成本。虽然储能存在于非常多的场景中,比如小到家庭备用电源,甚至非法电鱼等,但真正适合我国官方应用的储能场景,目前看其实只有两个: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和电网储能,而这两个场景能否承担起巨量的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再就业”压力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有多少动力电池要退役。以今年情况看,纯电动汽车销量很可能会突破200万辆,而据罗兰贝格推测,2030年预计电车销量渗透率会突破40%,车评网推算年销量会达到800万辆。这就意味着2040年左右,每年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组有800万组。而目前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广泛应用的场景主要包括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电网储能设备。
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已经下降至0.6-0.7元/Wh,每个5G基站每天如果进行2次完整的峰谷充放电,年节省电费约1万元,较铅酸电池多节省2500元每年,按5年计为12500元。铅酸电池单价较磷酸铁锂每瓦时约低0.2元,每个基站30kWh即便宜约6000元,而因为锂电池为梯次利用电池,我们把二者寿命估算为差不多,则每组电池5年使用过程中,磷酸铁锂比铅酸电池节约6000元左右,具有更强的经济型,理论上符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除了通信基站储能场景外,退役电池组在发电网络中,对于削峰平谷、降低弃风弃光率等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需求,而目前锂电池的经济效益应该已经比铅酸电池、抽水蓄能等方式更具竞争力,所以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泛。
从宏观看,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由于我国在通信基站和电网中的储能需求巨大,所以并不缺少梯次利用的场景,只是锂电池退役的回收重组技术发展、市场规范及成本控制的问题,这让车评网对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改善我国能源战略构成,具备了充分的信心。相信我国打通整个新能源从发电、储能、消耗,再到电池生产、退役、梯次利用到报废回收拆解的整个产业链,只是时间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定可以更具环保性、经济性,而产业中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车评网将持续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老塔车评,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电动汽车说不好会更污染还是无污染吧,目前看只是使用环节无污染而已
学习了
大势所趋了
应该是大势所趋了,弯道超车可能性很大,至少能把韩国日本德国超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