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上汽大通的中文名,还是英文名Maxus,都有着“大”的含义,这也意味着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大。作为国内在轻客、MPV、SUV、房车等领域的跨界品牌,很多产品与其他品牌比起来,都体现了这个特点。也正是基于丰富的“大车”产品线,让大通近几年的发展很是喜人,无论在品牌,还是在销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021年,上汽大通Maxus全年累计销量182,837台,同比大涨了30%,而大通的品牌也入选了车评网评选的2021年10大自主品牌榜单,可谓“有里有面儿”。而如此傲人的成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原因在于其去年Q4,新上任的总经理郝景贤是个“文人”!
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大通技术中心总经理郝景贤,出人意料的空降上汽大通,顶替了时任总经理王瑞。而其以往履历不难看出,绝对称得上是搞了半辈子汽车技术的人才,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南京汽车工程研究院 ,最后到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位置,一路专精技术,可以说是上汽不折不扣的技术顶梁柱。而且在调任上汽大通之前,更是承担了友道智途的组建和首任总经理之职,该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曾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发表的关于华为的“灵魂论”,核心思想就是上汽要有自己的自动驾驶,而该重担便是落到了郝景贤和他的友道智途身上,可见其对于上汽集团的重要程度之高。
也正是如此之高的重要性,在去年Q4宣布郝景贤出任上汽大通总经理时,才让业内很是惊愕,在技术上一路走来建树不断,屡立奇功,并被委以重任,甚至关乎到上汽“灵魂”的关键性人物,突然“弃文从武”,搞起了品牌经营,到底意欲何在?陈虹是要“毁了”上汽大通,还是要“毁了”郝景贤?一时间坊间此番猜测四起,总结起来无外乎两类:好事或坏事。
车评网通过以往汽车行业人事变动的经验来看,此番调动对于郝景贤,大概率是好事,因为有一个重要“信号”隐藏在了此次调整中,那就是他仍然保留着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位置。以往情况看,技术管理者带领技术型公司的情况是有的,但保留了技术领导职位的同时,却肩负起一个汽车品牌的经营管理的案例却不多见,而往往发生这种情况的背后,几乎都是有意“历练”相关人,补齐其个人发展在能力和履历上的短板,为未来承担更重要的职能,甚至统领集团全局做准备。上汽集团是否也有这种人才梯队建设安排的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是,也不会令人意外,反而这种大胆的作法更加值得其他车企学习,事实上,上汽集团的人才梯队建设,也的确是业内做的最好的,没有之一。
2022年,对于上汽大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在一个表面看起来“文人”的领导者带领下,很可能难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对于郝景贤来说,肯定更是一场“大考”,如果能够取得好的成绩,甚至只要是合格的成绩,其未来在上汽集团的发展,则不言而喻,任何一个懂业务、懂经营的技术型领导者,无一例外都是“香饽饽”,甚至不要说在上汽,目前在国内任何一家车企,都是如此,在行业变革的当下,这般人才都是排着队疯抢的人物,车评网曾经多次被数个车企委托帮忙“求才”,无论之前的蔚小理,还是新晋的百度或是小米,都处于求贤若“饥渴”的时期。
而如今郝景贤这个“文人”,在履职的前几个月里,给上汽大通带来的“波动”出人意料的呈现形状居然是一个大大的“波峰”,尤其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上汽大通以45%的超高速同比增长率,傲视上汽集团内外,难怪有人惊叹其竟如此深谙经营之道。要知道技术领导者虽然普遍具有大智慧,但却大多难以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所以上任不久,便有如此成就,确实让外界对于郝景贤刮目相看,赞叹不已,而这个“开门红”,不仅仅让他值得拥有这些掌声,更预示着他和他的大通接下来会“步步赢”。
写在最后:
2022年,对于郝景贤和上汽大通都将是一场陈虹安排的“大考”,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组合大概率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而车评网也会持续关注一个技术型领导者,对于一个品牌的经营管理策略,以及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适时与业内分享。同时,车评网也期待和祝愿郝景贤和他的大通,未来能够承担起上汽集团发展中,更为重要的职能,越登越高,越走越远。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属于“2022年展望系列”之一,特约作者:李达,编辑:柳丹燕,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我大通G10开了将近七年了,新疆青海高原都去过,质量不错,没有什么毛病
希望大通今年更上一层楼
转发了
大通确实低调做人
品牌新创新多加油上海汽车工业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