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外媒:迫于发展压力,北京现代股比可能会发生变化

近年来,韩国车企在华销量下滑有目共睹,而其中北京现代受影响最大,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产品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韩系车优势变得不再突出,而且由于合资机制,也导致了掌握产品技术的外资方,对在华市场需求响应较慢。

至于国际关系紧张带来的下滑,只是当年的一个导火索而已,这种情况在2012年,日系车身上也曾经发生过,但是产品过硬,隔年便恢复了销量,而韩系一直没有振作起来,还是产品本身的优势问题。

针对产品竞争力问题,必须从根上解决,即管理机制。目前北京现代的合资双方股比为50:50,一般企业经营中,这种比例是最差的选择,但也符合20年前的历史情况。一方面,当年为了振兴国内汽车产业,用市场换技术,开放又不能完全开放,便决定了这样的政策;另一方面,内资负责市场,外资负责产品技术,各自优势都非常明显,所以分工明确,问题不大。

而如今,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迅速,用户需求对于产品的升级换代要求也更高、更快,外资掌握的传统汽车技术的三板斧,已经跟不上时代,所以逐渐反应出来的就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用户开始不买单,韩系便是首批受害者。

要解决必须从体制上发生改变,去年底起亚率先做了调整,东风的退出,让起亚和悦达之间的合作更加单纯;而马自达也是遇到类似问题后,选择了南北合并,提高决策效率。但调整后新合资公司,仍然没有明确的主导方,显然长期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随着2022年,国家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股比开放,硬性要求已经消失,处于低谷的北京现代,最近被外媒曝出股比可能会发生变化,变化后现代将很可能占据控股权。这样的变化相信总比持续下滑下去要好,对于北汽股份来说,核心依赖的还是北京奔驰,营收和利润占比均在90%左右,萎靡后的现代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所以股比的开放,也未尝不是一个对双方都好的选择。

不过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现代针对此事回应表示:“目前没有听说改变股比的消息”。

数据显示,现代集团2021年全球销量排名位列第4,达到687万台,而其中北京现代销量却只有38.5万台,同比下滑23.3%,多年未见好转。如果再不采取动作,等到2032年,北汽和现代的30年合同到期再调整股比,可能情况会更加糟糕,无法挽回。所以现代集团争取主导权,也是有不想失去中国市场的“苦衷”吧。

近日北京现代中方负责人,常务副总经理杜君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北京现代2022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精简”,会对车型和经销商体系进一步集中精力,在第七代伊兰特、第五代途胜L、ix35和库斯途等4款主力车型上加大投入。七代伊兰特2020年底上市,上市之初杜君保曾称,“这车(伊兰特)要是卖不到15万辆,咱俩(包括樊京涛)就都别干了。”没想到一语成谶,去年伊兰特销量仅为13万台,樊京涛也已经加入了北汽极狐,杜君保是否会因为没达标也“自罚三杯”还不得而知。但杜君保接手北京现代后,日子确实过的挺“苦”,又撑了两年的北京现代,不但未能复苏,销量在2019年的66.3万基础上,几乎又要再次“腰斩”了。这难免让韩方打起了股权结构性调整的主意,毕竟如果真能控股,在人事安排和战略调整的把控权上能够更加主动,也为最后一搏吧。

车评网判断,未来股比的开放,会出现更多的变化,因为目前的发展阶段,50:50的合资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占据主导权,都会比现状要好一些,否则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从去年数据来看,受影响的已经不单纯是韩系、美系、法系车了,甚至德系,和多数日系车都被波及,现代可能只是先行一步而已,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合资车企走上这条路。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郭友力,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