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热卖,乘用车的零售销量近300万台,渗透率已经达到14.8%,大量的电动汽车,已经不单纯集中在限购城市市场,更多的走向了234线城市,走进了千家万户,而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不成熟,被逐渐暴露出来。
据年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纠纷与投诉,成了去年的新热点,而大家关心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安全性问题
在这些投诉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其中包括了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而这些投诉背后也能看到对应的社会热点事件,可见这方面的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性和突出性的。新能源车主还是要对此多加注意,在规范用车、安全驾驶的前提下,相信可以规避绝大多数事故。比如杜绝“飞线”给车充电、开车时“大撒把”等情况,对于目前汽车的各种涉及安全的操作功能,必要时也要加以学习,比如没有“怠速”、油门承担部分制动职能等都需要学习与适应。
质量问题
除了安全作为首要性问题吧,真正普遍影响广大消费者的,还是质量问题,这其中大多是因为电池或电池衍生出来的问题,比如充电故障,或者续航里程与宣传标称不符,尤其是在夏天高温或冬日严寒的情况下,实际能跑的里程大打折扣。在2021年,刚刚入冬时,网上也曾经出现过大批各种电动汽车车型续航评测的内容,打七折是普遍现象,甚至不少车型打个对折都算“正常”,这主要还是目前动力电池技术具有的局限性,首先消费者购车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与意向车型的真实车主做必要的交流,了解实际续航情况,再出手,货比三家尤其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为重要。
营销问题
延迟交付、交付车型不完备、货不对板,等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长城欧拉好猫车型的“换芯门”事件,一度还引起央视的关注,相关投诉量也在某投诉平台去年排名第一位。近几年这类投诉增多,背后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导致过度承诺、甚至虚假宣传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迭代速度快,有些功能和配件的增减频繁,导致与资料不能完全吻合,造成货不对板。除此外,去年芯片紧缺,也是部分热点事件背后的实际原因。消费者面临此类问题,主要还是要选择产品和服务口碑都好的车企,出现问题概率低,并且即使真的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最后,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乱象,只是过渡阶段必然面临的问题,而技术和质量方面相对于前几年,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大家还是可以基本放心的,不过做足功课,同时降低心里预期,还是必要的。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郭友力,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比亚迪汉EV标605公里,实际只有300公里。
小编不负责任
我擦,不是吧
想修车买车的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