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遇冷,国内品牌崛起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大力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希望分得一杯羹。

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传统的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销量均不足1万辆,且远低于国内品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10月23日—10月29日全国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排行榜,在轿车、SUV和MPV三个细分市场中,国内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而合资品牌只有大众、宝马和别克等少数几个品牌能够进入前十名,且排名靠后。

具体来看,轿车市场中,海鸥、海豚、五菱缤果、秦PLUS DM-i、五菱宏光MINIEV等国内品牌占据了前五名,销量均在4000辆以上,而大众ID。3作为唯一一款进入前十名的合资品牌,销量仅为3080辆,排名第九。SUV市场中,Model Y、元PLUS、AION Y、宋PLUS DM-i、宋 Pro DM-i等国内品牌占据了前五名,销量均在4000辆以上,而大众ID。4作为唯一一款进入前十名的合资品牌,销量仅为1845辆,排名第十。MPV市场中,腾势D9 DM-i、岚图梦想家 PHEV、传祺E9 PHEV、奔腾NAT、ZEEKR 009等国内品牌占据了前五名,销量均在300辆以上,而宝马2系PHEV作为唯一一款进入前十名的合资品牌,销量仅为67辆,排名第十。

那么,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遇冷的原因是什么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力不足。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产品多为改装车型,即在原有的燃油车型上增加电动系统,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但也牺牲了空间和性能,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期待。而国内品牌则多为原创车型,即从零开始设计和打造的纯电动车型,这样的做法虽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和风险,但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优的续航、智能、安全等方面的体验。

二是品牌力不足。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品牌形象多为跟随者,即在国内品牌和特斯拉等领先者的影响下,才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借助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但也缺乏创新和领导力,无法形成强大的品牌差异化和优势。而国内品牌则多为领跑者,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先发优势和创新优势,这样的做法虽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但也能够更好地塑造品牌的个性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三是渠道力不足。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渠道多为传统渠道,即依靠原有的经销商网络和服务体系,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利用原有的资源和经验,但也受限于原有的规则和模式,无法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而国内品牌则多为新型渠道,即采用直营、线上、社区等新颖的方式,这样的做法虽然需要更多的建设和运营,但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便捷和个性化,提供更优的购买和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不足,而国内品牌则在这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能够在新能源市场崛起。未来,传统合资品牌如果想要在新能源市场有所作为,就需要加大投入和创新,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与国内品牌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